四季豆是菜豆的别名,菜豆是豆科菜豆种的栽培品种。又叫芸豆,芸扁豆、豆角等,为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在浙江衢州叫做清明豆,北方多叫眉豆,在四川等一些华中地区叫做四季豆,是餐桌上的常见蔬菜之一。无论单独清炒,还是和肉类同炖,亦或是焯熟凉拌,都很符合人们的口味。但是有小毒,应用清水(或加盐水)浸泡二十分钟后再烹调食用。烹调时须熟透再食用。
根
根系较发达,但再生能力弱。苗期根的生长速度比地上部分快,成株的主根可深达地下80cm,侧根到60-80cm宽,主要吸收根分布在地表15-40cm土层。
茎
幼茎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,呈绿色、暗紫色和淡紫红色。成株的茎多为绿色,少数深紫红色。茎的生长习性有无限生长型和有限生长型两种类型。茎蔓生、半蔓生或矮生。
叶
初生第1对真叶为对生单叶,近心脏形;第3片叶及以后的真叶为三出复叶,互生。小叶3,顶生小叶阔卵形或菱状卵形,长4-16厘米,宽3-11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两面沿叶脉有疏柔毛,侧生小叶偏斜;托叶小,基部着生。
花
总状花序腋生,比叶短,花生于总花梗的顶端,小苞片斜卵形,较萼长;萼钟形,萼齿4,有疏短柔毛;花冠白色、黄色,后变淡紫红色,长1.5-2厘米。花梗自叶腋抽生,蝶形花。花冠白、黄、淡紫或紫等色。子房一室,内含多个胚珠。为典型的自花授粉植物。
种子
种子球形或矩圆形,白色、褐色、蓝黑或绛红色,光亮,有花斑,长约1.5厘米。
果实
荚果条形,略膨胀,长10-15厘米,宽约1厘米,无毛;豆荚背腹两边沿有缝线,先端有尖长的喙。形状有宽或窄扁条形和长短园棍形,或中间型,荚直生或弯曲。荚果长10~20厘米,形状直或稍弯曲,横断面圆形或扁圆形,表皮密被绒毛;嫩荚呈深浅不一的绿、黄、紫红(或有斑纹)等颜色,成熟时黄白至黄褐色。随着豆荚的发育,其背、腹面缝线处的维管束逐渐发达,中、内果皮的厚壁组织层数逐渐增多,鲜食品质因而降低。故嫩荚采收要力求适时。
荚果供食用;种子含油,入药,有清凉利尿、消肿之效。[1]
种子
温度
菜豆喜温暖不耐霜冻。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是20-30℃,低于10℃或高于40℃不能发芽。幼苗对温度的变化敏感,短期处于2-3℃低温开始失绿,0℃是受冻害。
光照
水分
菜豆根系发达,侧根多,较耐旱而不耐涝。种子发芽需要吸足水分,但水分过多,土壤缺氧,种子容易腐烂。植株生长期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-70%,开花期对水分的要求严格,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-80%。
土壤和营养
菜豆最适宜在土层深厚、松软、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。沙壤土、壤土和一般粘土都能生长,不宜在低湿地好人重粘土中栽培。适宜的pH为6-7.不宜过酸或过碱。菜豆对氮、钾吸收多,磷较少。还需要一定的钙肥。
地理分布
一年生缠绕草本,生短柔毛。菜豆起源于中南美洲,于17世纪至19世纪传入亚洲。菜豆在中国南北方均可广为种植。 在河北、山西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江苏等省有栽培;广植于温带地区。
主要品类编辑
类型
根据植物学性状、熟性、用途等进行划分可分为
1、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分为:蔓生种、矮生变种。
2、根据熟性分:早中晚三种
3、按用途分:籽粒用、鲜食用和制罐、速冻。